最近天氣熱到爆,大家是不是都在找消暑的方法啊?說到「冰部首」相關的字,其實我們生活中超常用到,像是「冷」、「凍」、「涼」這些字都跟冰有關,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字的趣味用法跟小知識,順便分享幾個台灣人最愛的消暑聖品!
先來看幾個常見的「冰部首」字,這些字不只跟溫度有關,還有很多延伸意義喔:
漢字 | 讀音 | 常見用法 | 台灣特色用法 |
---|---|---|---|
冰 | ㄅㄧㄥ | 冰淇淋 | 挫冰(台語發音:tshuah-ping) |
冷 | ㄌㄥˇ | 冷氣機 | 冷涼卡好(台語俚語) |
凍 | ㄉㄨㄥˋ | 冷凍庫 | 凍未條(台語:受不了) |
涼 | ㄌㄧㄤˊ | 涼爽 | 心涼脾肚開(台語諺語) |
講到「冰」這個字,台灣人最愛的就是各種冰品啦!從傳統的刨冰到現在超紅的雪花冰,每種都有死忠粉絲。特別是在台南,隨便走都能找到一甲子老店,那種淋上黑糖漿再鋪滿配料的八寶冰,光是看就覺得透心涼。還有便利商店的思樂冰,根本是七年級生的童年回憶,現在雖然比較少見了,但想到小時候放學去買一杯的快樂,還是會嘴角上揚。
「冷」這個字在台灣用法可多了,除了字面上的意思,像是「冷氣開太強」這種日常抱怨,台語的「冷涼卡好」更是經典,雖然字面上是涼爽的意思,但實際用法…嘿嘿,大家懂的都懂啦!這種帶點幽默的用法,就是台灣人講話可愛的地方。
「凍」字在台灣最常聽到的就是「凍未條」,天氣熱到凍未條、工作多到凍未條,什麼事情都可以凍未條,超級萬用。另外像是「冷凍水餃」這種懶人救星,根本是上班族冰箱必備,下班回家煮一煮就能吃,方便到不行。
冰部首怎麼寫?教你正確筆順與常見錯誤
每次寫到「冰」這個字的時候,你是不是也會突然卡住,不確定左邊的部首到底要怎麼寫才對?其實冰的部首是「冫」,俗稱「兩點水」,看起來簡單但很多人筆順都搞錯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正確寫法,還有哪些常見錯誤要特別注意!
先來看看「冫」部首的正確筆順:第一筆是從左上往右下的短撇,第二筆則是從左往右的短橫。很多人會把兩筆的順序搞反,變成先寫橫再寫撇,這樣整個字看起來就會怪怪的。記住口訣「撇先橫後」,寫起來就會順手很多。另外要注意兩筆之間要稍微分開,不要連在一起變成「ㄑ」的形狀,這樣就失去兩點水的特色了。
以下是常見的錯誤寫法整理:
錯誤類型 | 具體表現 | 正確寫法 |
---|---|---|
筆順錯誤 | 先寫橫再寫撇 | 先撇後橫 |
形狀錯誤 | 兩筆相連變成「ㄑ」 | 兩筆分開 |
位置錯誤 | 兩點太靠近或太遠 | 保持適當間距 |
寫「冰」這個字的時候,除了部首要注意,右邊的「水」也要配合好。整個字的結構是左窄右寬,「冫」要寫得稍微小一點,位置偏上,這樣整體看起來才會平衡。有些人會把「冫」寫得太大或太下面,結果右邊的「水」就被擠到沒空間,整個字看起來就很擁擠。
練習的時候可以先用毛筆或粗一點的筆來寫,這樣比較容易觀察筆畫的粗細變化。「冫」的兩筆都要寫得輕巧,特別是第二筆的橫,收筆時要稍微提起,不要用力壓下去。如果寫得太重,整個部首就會顯得很笨重,失去冰那種輕盈的感覺。
最近在學中文的朋友常常問到「哪些字有冰部首?50個常用字整理」,其實冰部(冫)的字比想像中多很多喔!這個像兩點水的部首,通常都跟寒冷、凝結有關,像是我們最熟悉的「冰」字本身就是代表。今天就來分享50個超常用的冰部字,很多都是日常生活會用到的,保證讓你大開眼界!
先來說說這些字的特色,冰部的字大多跟低溫或液體狀態變化有關。比如「冷」就是溫度低,「凍」是液體結冰,「凜」形容寒冷刺骨,「凋」指植物因寒冷枯萎。這些字不僅寫法有趣,背後的意思也都跟「冷」脫不了關係。下次看到兩點水的字,大概就能猜到它可能跟寒冷有關聯啦!
下面整理50個超實用的冰部字,很多都是國小課本就會教的基本字。像是「涼」、「冬」、「寒」這些,從小寫到大但可能沒注意過它們都是冰部家族的一員呢!還有「凝」、「冽」、「凊」這些比較文雅的用字,在詩詞或成語裡常常出現。
編號 | 字 | 編號 | 字 | 編號 | 字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冰 | 18 | 凊 | 35 | 凘 |
2 | 冷 | 19 | 凅 | 36 | 凙 |
3 | 凍 | 20 | 凎 | 37 | 凚 |
4 | 凜 | 21 | 凋 | 38 | 凝 |
5 | 涼 | 22 | 凌 | 39 | 凞 |
6 | 冬 | 23 | 凓 | 40 | 凟 |
7 | 寒 | 24 | 凔 | 41 | 凢 |
8 | 凊 | 25 | 凕 | 42 | 凣 |
9 | 凎 | 26 | 凖 | 43 | 凥 |
10 | 凅 | 27 | 凗 | 44 | 凮 |
11 | 凐 | 28 | 凘 | 45 | 凬 |
12 | 凒 | 29 | 凙 | 46 | 凨 |
13 | 凓 | 30 | 凚 | 47 | 凩 |
14 | 凔 | 31 | 凜 | 48 | 凪 |
15 | 凕 | 32 | 凝 | 49 | 凫 |
16 | 凖 | 33 | 凞 | 50 | 凮 |
17 | 凗 | 34 | 凟 |
這些字裡面有些筆畫比較多,像是「凜」有15畫,「凝」有16畫,寫起來要特別注意結構。不過也有很多簡單的字,像是「冰」只有6畫,「冷」7畫,算是很好上手的部首。建議大家可以先把最常用的「冰、冷、凍、涼、冬、寒」這幾個字記熟,其他字慢慢再學就好。
冰部首都用在哪些字上?一看就懂的分類
每次寫到有「冫」這個偏旁的字,總會猶豫到底該怎麼用才對。其實冰部首都(冫)的字大多跟「冷」或「水」有關,但也有一些例外。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清楚,以後寫字就不會搞混啦!
冰部首都的字可以分成幾個大類,最常見的就是跟低溫有關的,像是「冷」、「凍」、「涼」這些,一看就知道跟溫度脫不了關係。再來是跟液體或水氣相關的,比如「准」(原本指水平)、「凅」(水乾涸)這種。還有一類是形容狀態的,像是「凜」(嚴肅的樣子)、「凊」(涼爽的感覺)。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常見冰部字的分類,讓你一目了然:
分類 | 例子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溫度相關 | 冷、凍、涼、寒、凜 | 直接表達溫度或寒冷感覺 |
液體/水氣 | 准、凅、凐、凓 | 多與水的狀態變化有關 |
狀態形容 | 凊、凎、凔、凘 | 描述某種特定感覺或現象 |
其他 | 凂、凁、凒 | 較少用或意思較特殊的字 |
有些字雖然有冰部,但現在已經不太常用,像是「凒」這個字,現代幾乎看不到。而像「准」字雖然本義跟水平有關,但現在主要用在「準備」、「標準」這些意思上,跟冷的關聯性就沒那麼明顯了。寫字的時候還是要根據上下文來判斷,不能只看偏旁就斷定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