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香港地標級的金融象徵,匯豐石獅子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。這兩隻雄踞在匯豐銀行總部門口的銅獅,不僅是守護銀行的吉祥物,更見證了香港百年金融史的風風雨雨。你知道嗎?這兩隻獅子其實有名字的——張開嘴的叫「史提芬」(Stephen),閉著嘴的叫「施迪」(Stitt),取名自1920年代的匯豐總經理呢!
關於這兩隻獅子的故事可精彩了。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時,曾想把牠們熔掉做軍火,還好被偷偷藏起來才保住。更驚險的是在1965年暴動時,史提芬的右腿還中過彈,現在仔細看還能找到修補痕跡。這些傷痕反而讓獅子多了幾分傳奇色彩,成為香港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。
獅子名稱 | 特徵 | 命名由來 | 歷史事件 |
---|---|---|---|
史提芬 | 張嘴吼叫 | 1920年匯豐總經理 | 1965年右腿中彈 |
施迪 | 閉嘴肅穆 | 同期的匯豐上海分行經理 | 二戰時險被日軍熔毀 |
每次經過中環,總能看到遊客搶著跟獅子拍照。其實除了匯豐總行,香港好多地方都看得到牠們的身影——從舊版港幣紙鈔到郵票,甚至連金庸小說《鹿鼎記》裡都提到過。老一輩的香港人說,摸獅子能帶來財運,所以牠們的爪子總是被摸得金閃閃的。不過最有趣的還是2001年匯豐搬遷時,這兩尊每隻重達2.5噸的銅獅,可是動用直升機從舊總行吊運到新大樓的壯觀場面呢!
說到獅子,不得不提香港另一對有名的中銀石獅。1998年金融風暴時,民間謠傳中銀的獅子太兇才會導致股市大跌,後來銀行只好幫獅子「整容」把表情調柔和。相比之下,匯豐的獅子就親民多了,連小朋友都愛爬上去玩。這種銀行門前的守護獸文化,其實源自中國傳統,但在香港這個中西交匯的地方,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。
每次經過香港中環嘅滙豐總行大廈,門口嗰對威風凜凜嘅石獅子都特別搶眼,滙豐石獅子到底是誰設計的?原來背後有這段故事。呢對獅子唔單止係銀行嘅象徵,仲成為咗香港嘅地標之一,但好少人知道佢哋嘅來歷其實同上海有段淵源。
其實呢對石獅子嘅原型來自上海外灘嘅滙豐大樓(而家係浦東發展銀行),1923年由英國建築師設計。當年香港起新總行時,特意按照上海嗰對獅子嘅樣式複製過嚟,仲搵咗意大利雕塑家專門打造。兩對獅子最大嘅分別係:
特徵 | 上海石獅子 | 香港石獅子 |
---|---|---|
材質 | 青銅 | 花崗岩 |
表情 | 嚴肅威武 | 稍為柔和 |
擺放位置 | 大門左右各一 | 正門台階兩側 |
有趣嘅係,香港人習慣叫佢哋「史提芬」同「施迪」,呢個名係來自1920年代兩位滙豐經理。據講當時員工覺得獅子嘅神情同兩位上司好似,就私下幫佢哋改咗花名,結果一路流傳到而家。而家每逢過年,仲有唔少市民專登去摸獅子腳掌求好運,連獅子腳都被摸到光滑發亮。
講到設計細節,兩隻獅子仲暗藏玄機:張開口嘅代表招財進寶,合嘴嘅就係守護財富。當年運送石獅子來香港時仲發生過小插曲,因為體積太大要拆開船艙先入到,而家底座仲保留住當時嘅組裝痕跡。雖然經過幾十年風吹雨打,但石獅子依然保持住當年嘅氣勢,見證住香港嘅變遷。
點解香港滙豐總行門口要放兩隻石獅子?
每次行過中環滙豐總行,都會被門口嗰兩隻威風凜凜嘅石獅子吸引。點解香港滙豐總行門口要放兩隻石獅子?原來呢對獅子大有來頭,唔單止係裝飾咁簡單,仲承載住百年歷史同風水講究。佢哋分別叫做「史提芬」同「施迪」,係1923年由上海運嚟香港,當時仲要動用成隊人馬先搬得郁呢對每隻重達1.5噸嘅「守護神」。
講到呢對石獅子嘅作用,老一輩嘅香港人都會話係「鎮宅之寶」。根據傳統風水學,獅子有辟邪擋煞嘅功效,特別係金融機構最怕「漏財」,擺對石獅子可以守住財氣。而滙豐呢對獅子仲有個特別之處,就係佢哋嘅造型參考咗真實嘅非洲獅,同傳統中式石獅有啲唔同,展現咗當年滙豐融合中西文化嘅理念。
石獅子名稱 | 特色 | 擺放年份 |
---|---|---|
史提芬 | 張開口象徵招財進寶 | 1923年 |
施迪 | 合埋口代表守護財富 | 1923年 |
有趣嘅係,呢對石獅子仲見證過唔少香港歷史大事。日佔時期曾經被日軍運去大阪,戰後先俾人發現運返香港。而家你睇到獅子身上仲有子彈痕,就係1945年香港重光時留低嘅戰爭印記。每逢重要節日,仲會有人幫獅子戴上花環,成為滙豐同香港人嘅集體回憶。
平時經過可能冇留意,其實兩隻獅子嘅姿態都有講究。開口嘅「史提芬」面向皇后像廣場,代表吸納四方財氣;閉口嘅「施迪」就望住長江集團中心,寓意守住家業。呢種擺法仲暗合風水學中嘅「左青龍右白虎」格局,難怪咁多遊客專程嚟摸下獅子腳祈求好運啦!
滙豐獅子什麼時候開始成為香港地標?歷史大公開
講到香港地標,大家一定會諗起維港兩岸嘅天際線,但你有冇留意過中環滙豐總行大廈門口嗰對銅獅子?呢對「史提芬」同「施迪」其實已經守護咗香港超過80年,見證住呢個城市嘅興衰變遷。佢哋唔單止係銀行嘅象徵,更成為咗香港人集體回憶嘅一部分。
滙豐獅子嘅歷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,當時滙豐銀行為咗新總行大廈(而家嘅第三代總行)特別喺英國鑄造咗呢對銅獅。有趣嘅係,兩隻獅子嘅名係取自當年滙豐兩位總經理嘅名字:左邊張開口嘅叫「史提芬」(Stephen),右邊合嘴嘅叫「施迪」(Stitt)。二戰時期,日軍曾經想將佢哋熔咗做武器,好彩最後被保存落嚟,而家仲可以見到獅子身上留有當年嘅彈痕。
重要時間點 | 事件 |
---|---|
1935年 | 銅獅於英國鑄造完成並運抵香港 |
1941年 | 日軍佔領香港期間試圖熔毀銅獅 |
1946年 | 銅獅重新安放於修復後的滙豐大廈 |
1981年 | 隨第四代總行大廈興建暫時移走 |
1985年 | 重新安放於新總行大廈現址 |
隨住時間推移,呢對銅獅已經超越咗單純嘅銀行標誌意義。佢哋出現喺無數電影同電視劇入面,成為香港金融中心嘅象徵。每逢節日或者重要活動,市民都會見到獅子戴上唔同裝飾,好似聖誕帽、揮春等等,增添唔少親切感。而家仲有唔少遊客專程嚟同佢哋打卡,證明咗佢哋嘅地標地位。
講到銅獅嘅細節,其實設計相當講究。史提芬張開口代表「講野」,象徵銀行與客戶溝通;施迪合嘴就代表「守秘密」,寓意對客戶資料保密。兩隻獅子都係採用傳統中國石獅造型,但融入咗西方鑄造技術,正正反映咗香港中西文化交融嘅特色。佢哋嘅底座仲刻有拉丁文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」字樣,見證住滙豐嘅歷史淵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