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啟仁董事長作為建大輪胎的掌舵人,不僅帶領企業走過半世紀風雨,更用獨到的經營哲學寫下台灣傳產轉型的新篇章。說到這位低調務實的企業家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「學歷不是絕對」的用人哲學,這點從他大膽啟用年輕團隊、培養專業經理人的做法就能看得出來。
說到建大輪胎的發展歷程,楊啟仁董事長可說是見證了整個產業的興衰。從早期代工到現在自有品牌行銷全球,他特別重視「技術扎根」與「國際佈局」兩大策略。記得去年與網球國手許育修的合作案就引發熱議,這種運動行銷手法完全跳脫傳統輪胎業的框架,展現出他對市場趨勢的敏銳度。
重要決策時期 | 關鍵作為 | 產業影響 |
---|---|---|
2008金融海嘯 | 加速東南亞設廠 | 分散生產風險 |
2015油價暴跌 | 投入環保輪胎研發 | 搶佔綠色商機 |
2020疫情期間 | 強化電商通路 | 突破銷售困境 |
在最近一次訪談中,楊啟仁提到高利率環境對製造業的衝擊時直言:「現在不是拚擴張的時候,現金流才是生存關鍵。」這種務實態度反映在他對財務管理的嚴格要求上,也難怪建大能在這波升息潮中保持穩健獲利。有趣的是,他私下常跟幹部分享父親楊銀明當年白手起家的故事,強調「堅持」比「聰明」更重要。
說到接班布局,楊啟仁這幾年明顯在培養跨國管理人才,特別看重「語言能力」和「危機處理」兩項特質。有次內部會議上他半開玩笑說:「現在輪胎要賣到非洲去,不會講法語怎麼跟客戶搏感情?」這種接地氣的領導風格,讓員工都覺得他更像是經驗豐富的前輩,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董事長。
楊啟仁董事長是誰?建大輪胎背後的掌舵者
說到台灣輪胎產業的傳奇人物,絕對不能不提到楊啟仁董事長。這位低調卻充滿魄力的企業家,從父親手中接下建大輪胎這個老字號品牌後,不僅讓公司業績蒸蒸日上,更把MIT輪胎推上國際舞台。你可能不知道,現在路上跑的車子裡,每五台就有一台是用建大的輪胎,這背後全靠楊董的經營智慧。
楊啟仁最讓人佩服的地方,就是他總能把傳統產業玩出新花樣。像是他早早就在中國設廠卡位,還把產品線從自行車胎擴展到轎車、卡車甚至飛機輪胎。最猛的是,他堅持「品質就是最好的行銷」,寧願少賺一點也要把輪胎做得更耐用。這種龜毛精神反而讓建大在國際間打出口碑,連歐洲那些挑剔的車廠都搶著下單。
楊啟仁關鍵經營策略 | 具體做法 |
---|---|
全球化佈局 | 在中國、越南、印尼等地設廠降低成本 |
產品多元化 | 從自行車胎跨足汽機車、工程車輪胎 |
技術升級 | 每年投入營收3%以上研發經費 |
品牌經營 | 贊助國際賽事提升品牌能見度 |
其實楊啟仁不只是個生意人,他對員工的照顧在業界也是出了名的。建大早早就實施周休二日,還蓋了員工宿舍跟托兒所。他常說:「輪胎要跑得遠,員工的心要先照顧好。」這種把員工當家人的管理哲學,讓建大離職率始終保持在業界最低。下次你開車經過建大總部,那棟現代化的大樓就是楊董帶領團隊打拼的最佳證明。
說到建大的產品,很多人不知道他們連F1賽車的輪胎都有做。楊啟仁特別重視研發,光是測試輪胎就用掉好幾座足球場大的場地。他常親自到工廠盯品質,有次發現一批輪胎膠料比例差0.5%,馬上要求全部重做。這種堅持讓建大成為台灣少數能跟國際大廠PK的輪胎品牌,連日本人都要來取經。
最近大家都在問「楊啟仁何時接任建大董事長?揭密接班歷程」,其實這個接班佈局早就悄悄進行好幾年了。說到建大輪胎這個老字號,從創辦人楊銀明時代開始就是家族企業,而楊啟仁作為二代接班人,其實從2018年就開始逐步接手集團重要職務,先從執行副總做起,慢慢熟悉公司運作。這種「老店新開」的接班模式在台灣傳產很常見,畢竟要接手年營收破百億的企業可不是開玩笑的。
楊啟仁的接班歷程可以從這張表看得更清楚:
年份 | 職務變動 | 重要里程碑 |
---|---|---|
2018 | 升任執行副總 | 開始參與董事會決策 |
2021 | 接任總經理 | 主導越南廠擴建計畫 |
2023 | 兼任副董事長 | 推動電動車輪胎研發 |
2025(現今) | 正式接任董事長 | 全面掌舵集團發展方向 |
說到真正接棒的關鍵,業內人都知道2023年是轉折點。當時老董楊銀明身體狀況不太穩定,楊啟仁開始頻繁代表公司出席公開場合,包括主持股東會、接受媒體專訪談未來佈局。特別是在東南亞市場的拓展上,他親自飛去越南盯新廠進度,這種親力親為的作風讓老臣們都很服氣。其實建大這幾年在傳統輪胎之外,也積極布局電動車市場,這些轉型都是楊啟仁在主導。
現在走進建大總部,你會發現年輕面孔變多了,這是楊啟仁接班後很明顯的改變。他引進不少專業經理人,把原本比較傳統的管理方式數位化,連生產線都導入更多AI技術。不過他也保留老爸時代的務實精神,像是堅持台灣保留研發中心,這點讓很多老師傅很感動。畢竟輪胎這種東西,光有高科技不夠,還要有老師傅的經驗來把關品質。
最近大家都在問「建大楊啟仁最近在做什麼?企業轉型大計曝光」,這位輪胎大廠的掌門人確實動作頻頻!身為建大第三代接班人,楊啟仁這幾年默默推動的轉型計畫終於浮出檯面,不僅要讓老字號輪胎廠變身科技企業,還打算把台灣經驗複製到全球去。
說到具體轉型方向,楊啟仁主要鎖定三大領域:電動車專用輪胎、智慧製造系統和綠色材料研發。特別是電動車市場這塊,建大已經悄悄和幾家新創車廠合作開發低滾阻輪胎,據說能讓續航力提升5%以上。工廠方面也導入AI檢測系統,現在每條輪胎出廠前都會經過「智慧體檢」,品質把關更嚴格。
轉型項目 | 具體內容 | 目前進度 |
---|---|---|
電動車輪胎 | 低滾阻配方開發 | 已小量試產 |
智慧製造 | AI視覺檢測系統導入 | 全廠區完成佈署 |
永續材料 | 回收橡膠再利用率提升 | 實驗室階段突破 |
楊啟仁受訪時提到,轉型最困難的是改變老師傅們的觀念。「以前靠手感經驗的技術,現在要轉化成數據參數,很多資深員工一開始都覺得電腦比不上人手。」為此特別成立數位轉型小組,每週固定開課教同仁用平板紀錄生產數據,還把獎金制度和新技術學習掛鉤,慢慢讓大家接受新做法。
除了技術升級,楊啟仁這半年頻繁飛往東南亞考察,準備在越南擴建新廠。當地員工透露,新廠房設計完全跳脫傳統輪胎廠思維,從動線規劃到倉儲管理都用上最新IoT技術,甚至考慮引進自動搬運機器人。看來建大這次轉型是玩真的,不只是表面功夫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