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侃靚

唐侃靚

風水玄學

氣耕DIY新手入門|超簡單居家種植 | 氣耕DIY必備工具|一次買齊不踩雷 | 氣耕vs土耕|哪種適合你家陽台

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玩「气耕diy」,這種不用土壤的種植方式真的超適合都市人,尤其像我們這種住公寓的,陽台小小一塊就能變身開心農場。比起傳統種菜,气耕最棒的就是不用擔心泥土弄得到處都是,而且蟲害問題少很多,對於新手來說真的友善很多,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的小技巧給大家。

首先氣耕最關鍵的就是營養液的調配,這關係到植物能不能長得好。我自己實驗過幾種配方,發現不同生長階段需要的養分比例也不太一樣。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給大家參考:

植物生長階段 氮(N)比例 磷(P)比例 鉀(K)比例 備註
幼苗期 3 1 2 促進根系發展
生長期 2 1 3 莖葉茁壯
開花結果期 1 2 3 提高產量

再來就是容器的選擇,很多人一開始會花大錢買專業設備,其實完全不用!我都是用寶特瓶或收納箱改造,重點是要能固定植物又能讓根部接觸到營養液。記得要在容器上打洞裝網籃,網籃裡放椰纖或發泡煉石來固定植株,這樣根部才能順利往下生長吸收養分。

光照的部分也很重要,如果陽台日照不足,可以考慮買植物生長燈。我自己是用普通的LED燈加反光板效果就不錯,每天開12-14小時,生菜類大概3週就能收成。要注意的是營養液溫度最好不要超過28度,夏天太熱時可以加個小風扇降溫,不然根部容易腐爛。

最後分享一個小秘訣,剛開始可以先從容易種的蔬菜入手,像是小白菜、空心菜或是九層塔都很適合。等上手後再挑戰番茄或小黃瓜這類結果類的植物。每次收成的時候真的超有成就感,而且自己種的吃起來特別安心,推薦大家都可以試試看!

气耕diy


氣耕DIY新手入門:第一次種菜就上手

最近台灣超流行氣耕種菜,不用土、不佔空間,連陽台小角落都能變開心農場!今天就來分享超簡單的氣耕DIY步驟,保證新手也能種出翠綠的蔬菜。氣耕其實就是讓植物根部懸空,靠噴霧或水流提供養分,比傳統土耕乾淨又省事,特別適合都市人嘗試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基本材料準備清單

項目 數量 備註
保麗龍箱 1個 五金行就買得到
網盆 5-6個 依箱子大小調整
氣泵 1台 水族用的就很夠力
定時器 1個 設定噴霧時間超重要
營養液 1包 記得選水耕專用款

剛開始建議從小白菜、空心菜這類生長快的葉菜入手,大概2-3週就能收成。先把網盆裝滿陶粒或椰纖,種子稍微埋進去一點點,記得每天檢查水位,營養液要稀釋到正確比例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忘記開定時器,植物會渴到垂頭喪氣,建議設定每2小時噴霧5分鐘,晚上可以休息久一點。

很多人擔心氣耕設備很貴,其實用現成物品就能改造。像我用過收納箱加打洞的寶特瓶蓋當網盆,照樣種出漂亮的萵苣。重點是要保持根部通風,水溫不要超過28度,不然容易長藻類。如果發現葉子變黃,可能是營養不夠或pH值跑掉,這時候就要換水重新調配。

最近走在路上,常常聽到鄰居在討論「氣耕」,連菜市場的阿桑都在問哪裡可以買到氣耕設備。為什麼大家都在瘋氣耕?5大優點報你知,這股都市農耕新潮流真的不是沒有道理。我自己實際嘗試過後發現,比起傳統土耕,氣耕不僅省空間,種出來的蔬菜還特別鮮甜,完全顛覆我對種菜的想像。

首先最讓人驚豔的就是生長速度,用氣耕種植的蔬菜平均可以快30%收成。像我上個月種的萵苣,才三週就可以採收了,而且葉片又大又脆,完全沒有土耕那種容易爛根的問題。再來是病蟲害大幅減少,因為沒有土壤當媒介,害蟲根本無處寄生,種菜變得超輕鬆。


優點 說明 實際體驗
省空間 垂直種植設計 陽台1坪能種20株
節水 循環系統省水90% 水費直接少一半
免除草 無土壤環境 週末不用彎腰拔草
乾淨衛生 不弄髒雙手 穿睡衣也能打理
全年可種 室內控制環境 冬天照樣收成

說到乾淨這點,真的是都會族福音。以前種菜總要搞得滿手泥土,現在用氣耕系統,連我家那個有潔癖的太太都願意幫忙照顧。而且因為是封閉式循環,完全不會有傳統農耕的異味,在公寓大樓裡種也不會被鄰居抗議。最棒的是可以精準控制養分,想種出甜度高的水果番茄或是低硝酸鹽的葉菜都能隨心調整。

現在很多年輕家庭都在客廳擺一台氣耕機,小朋友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蔬菜長大了沒,變成最自然的食農教育。我認識的幾個媽媽群組更瘋,直接團購大型氣耕設備,在頂樓闢了個空中菜園,每週都能交換不同種類的蔬菜,省下的菜錢拿去喝下午茶剛剛好。

气耕diy

最近很多台灣小家庭都在討論「氣耕VS土耕:哪種更適合台灣小家庭?」這個話題。畢竟在都市裡空間有限,想要自己種點菜或香草,總得找個最適合的方式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兩種栽培方法的優缺點,還有適合台灣生活環境的實際應用。

先說說氣耕,這幾年真的超紅的!它不用土壤,靠噴霧提供養分,最適合陽台小的家庭。我家隔壁的王太太就用氣耕種了一排九層塔,每天煮三杯雞直接摘來用超方便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氣耕設備初期投資比較高,而且停電時要特別小心,不然植物很容易掛掉。另外像高麗菜這種需要支撐的作物就不太適合氣耕,但葉菜類和小型香草就非常合適。

至於傳統的土耕,根本就是台灣人的老朋友啦!優點是成本低、技術門檻也低,從阿嬤時代就會用保麗龍箱種菜。特別適合種植番茄、辣椒這類結果作物,而且土壤本身就有緩衝作用,就算忘記澆水一兩天也不會馬上死掉。不過在都市公寓裡,土耕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有蚊蟲,而且搬動起來比較麻煩,對於住在高樓層的家庭可能會覺得不方便。

這邊幫大家整理個簡單比較表:

項目 氣耕 土耕
初期成本 較高(需購買設備) 較低(盆器+土壤即可)
空間需求 較小(可垂直種植) 較大(需平面空間)
維護難度 中(需監控營養液) 低(直覺式照顧)
適合作物 葉菜、香草 果菜、根莖類
病蟲害風險 較低 較高(需注意土壤病蟲)

實際種植時還要考慮台灣的天氣狀況,像夏天高溫時氣耕的水溫容易升高,可能要多花點心思降溫;而土耕遇到連續暴雨則要注意排水問題。我認識的幾個社區媽媽都兩種方式混著用,陽台放氣耕種生菜,頂樓用土耕種番茄,這樣既能享受新鮮蔬菜,又不會太佔空間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