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水池養魚的事情,看來大家越來越喜歡在自家陽台或庭院打造小型水景了。其實不管是帆布水池還是水泥池,只要掌握幾個重點,養魚真的沒想像中那麼難。我自己就用加厚防水布池養了兩年多的錦鯉,每天看著魚兒游來游去超級療癒的!
首先要注意的是水池材質選擇,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有這幾種:
材質類型 | 優點 | 缺點 | 適合魚種 |
---|---|---|---|
帆布水池 | 輕便好組裝、價格親民 | 耐用度較差、易被尖物刺穿 | 金魚、錦鯉 |
玻璃纖維 | 堅固耐用、造型多變 | 價格較高、搬運不易 | 熱帶魚、龍魚 |
水泥池 | 最穩固、使用年限長 | 施工複雜、不可移動 | 大型觀賞魚 |
說到戶外養魚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落葉問題了。上個月我的水池就因為颱風過後掉滿菩提葉,整個水質變得超混濁,魚兒都病懨懨的。後來學到要在池面加裝防護網,特別是秋天落葉季來臨前就要準備好。另外也可以在池邊種些水生植物像布袋蓮或水芙蓉,它們能幫忙吸收水裡的雜質,讓水質保持清澈。
很多人會問到底要不要裝過濾系統?我的經驗是如果養殖密度不高(每噸水不超過5條15公分的魚),其實靠定期換水和自然生態平衡就夠了。但記得換水時不能一次全換,每次換1/3就好,而且新水要先靜置除氯。我現在都習慣每週三晚上換水,順便清理池底的魚便便,這樣週末就能悠閒地坐在池邊餵魚喝茶啦!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新手如何用簡易水池開始養魚?5個必知小技巧」,其實養魚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啦!只要掌握幾個基本要點,用簡易水池也能輕鬆養出漂亮的魚兒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在地魚友都知道的小撇步,讓你少走冤枉路。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「養水」這個步驟,千萬別直接放自來水就開始養魚喔!自來水裡的氯氣對魚來說是致命的,建議先把水裝好後靜置2-3天,或是用水質穩定劑處理。如果想加速養水過程,可以加入一些舊濾材或硝化菌,這樣水質會更快穩定下來。記得水溫也要控制在適合的範圍,不同魚種需要的水溫都不太一樣呢。
再來就是選魚的學問啦,新手建議從好養的魚種開始嘗試。像孔雀魚、鬥魚或是金魚都是很適合入門的選擇,牠們對水質的適應力比較強,就算偶爾犯點小錯誤也不會馬上出問題。買魚的時候要觀察魚隻是否活潑、體表有沒有異常,最好選擇在水族館已經養了一陣子的魚,會比較穩定。
餵食方面也是很多新手容易犯錯的地方,以下整理幾個常見魚種的餵食建議:
魚種 | 餵食頻率 | 飼料類型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---|
孔雀魚 | 1-2次/天 | 小型顆粒飼料 | 每次餵食量要控制 |
鬥魚 | 1次/天 | 專用鬥魚飼料 | 避免過量會影響水質 |
金魚 | 2次/天 | 沉底型飼料 | 要注意殘餌清理 |
日常維護也不能馬虎,每週至少要換1/3的水,換水時記得要用滴流的方式慢慢加入,避免水溫和水質變化太大嚇到魚兒。簡易水池雖然沒有複雜的過濾系統,但可以透過定期換水和控制餵食量來維持水質。觀察魚的狀態也很重要,如果發現魚兒浮頭、不吃餌或是體色變暗,可能就是水質出問題了。
最後要提醒的是,簡易水池的魚口密度不能太高,一般來說1公升水養1公分的魚是比較安全的比例。太多魚擠在小空間裡,不僅容易生病,水質惡化的速度也會變快。剛開始養建議先少量飼養,等熟悉後再慢慢增加,這樣成功率會高很多喔!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陽台養魚水池該選哪種材質?塑膠vs帆布實測比較」,其實這兩種我都用過好一陣子啦!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實際使用心得,給想在家裡陽台養魚的朋友參考看看。我自己養的是錦鯉和金魚,所以會特別注意水池的耐用度和維護方便性,畢竟陽台環境風吹日曬的,材質選錯真的會很頭痛。
先講塑膠水池,市面上常見的有PP材質和PE材質兩種。PP的硬度比較高,我用過一個厚度5mm的,放在陽台三年都沒變形,而且內壁光滑很好清理藻類。不過冬天水溫變化大會有點脆,要小心碰撞。PE的彈性好很多,但用久了容易因為紫外線照射變色,我那個用了兩年就從藍色褪成灰白色,雖然不影響使用但美觀度差很多。
帆布水池最近在台灣蠻流行的,最大優點就是收納方便!不用的時候可以折起來,特別適合小陽台。我買過210D牛津布和PVC塗層的兩種,防水性都不錯。但要注意的是帆布邊角容易積污垢,每週都要用刷子特別清理,不然會長青苔。另外就是支架要選夠粗的,我有次颱風天沒收起來,結果輕量化支架直接被吹歪,還好魚沒事…
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格給大家參考:
特性 | 塑膠水池(PP) | 塑膠水池(PE) | 帆布水池(牛津布) | 帆布水池(PVC塗層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耐用度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
抗UV能力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
清潔難易度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
價格 | 中高 | 中 | 低中 | 中高 |
收納便利性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
實際用下來發現塑膠水池雖然貴一點,但長期養魚真的比較省事。特別是如果你要養對水質要求高的魚種,塑膠的比較不會有材質溶出問題。我現在陽台就放了一個PP材質的長方形水池,搭配過濾系統養了十幾條錦鯉,每天回家看它們游來游去超療癒的!帆布池則適合想偶爾養魚或空間有限的人,收起來不佔位子這點真的很讚。
為什麼我的水池魚總是活不久?常見死因大解析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,明明很用心照顧水池裡的魚,為什麼還是養沒多久就死掉了?其實魚兒活不久的原因很多,從水質到餵食習慣都有影響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常見的狀況,讓你可以對症下藥,不要再當魚兒殺手啦!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水質問題,很多人以為自來水直接倒進去就可以養魚,這可是大錯特錯!自來水裡的氯氣對魚來說根本是毒藥,一定要先曝氣或加水質穩定劑。另外水溫變化太大也會讓魚受不了,特別是換水的時候,溫差超過2度就很容易造成魚隻休克。還有啊,過濾系統不夠力或太久沒清理,讓水裡累積太多氨和亞硝酸鹽,這些都是隱形殺手。
再來就是餵食的壞習慣,很多人看到魚張嘴就拼命餵,結果飼料吃不完沉到底部腐爛,反而污染水質。其實魚兒寧可餓一點也不要吃太飽,一天餵1-2次,每次的量控制在3分鐘內吃完最剛好。另外飼料的保存也很重要,開封後要密封放在陰涼處,受潮變質的飼料千萬別餵。
以下是常見的魚隻死亡原因整理表:
死因類型 | 具體原因 | 改善方法 |
---|---|---|
水質問題 | 氯氣過高、氨超標 | 使用除氯劑、加強過濾系統 |
溫度變化 | 換水溫差大、日夜溫差大 | 緩慢換水、加裝恆溫器 |
餵食不當 | 過量餵食、飼料變質 | 定時定量、妥善保存飼料 |
疾病感染 | 白點病、爛鰭病 | 定期檢疫、保持水質清潔 |
氧氣不足 | 魚口過多、水循環不良 | 減少飼養密度、增加打氣設備 |
還有一個很多人忽略的問題就是混養不當,有些魚種天生就是死對頭,硬要養在一起只會互相傷害。像是金魚和熱帶魚對水溫要求不同,鬥魚類的又特別愛打架,這些在買魚前都要先做好功課。另外新魚入缸前沒有做好檢疫,帶入病菌感染整缸魚,這種慘案也時有所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