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侃靚

唐侃靚

台灣最毒蛇王!簸箕甲真面目曝光 | 山友注意!遇到簸箕甲該怎麼辦? | 簸箕甲咬傷急救SOP 必學保命招
風水玄學

台灣最毒蛇王!簸箕甲真面目曝光 | 山友注意!遇到簸箕甲該怎麼辦? | 簸箕甲咬傷急救SOP 必學保命招

說到台灣最危險嘅蛇類,簸箕甲絕對係榜上有名。呢種蛇喺台灣民間又叫做「飯匙倩」,學名其實係眼鏡蛇,佢嘅毒性強到嚇死人,古早文獻《淡水廳志》就記載過「被簸箕甲咬傷者即刻死亡」,可見佢嘅威力有幾驚人。今次就同大家深入聊聊呢種令台灣人聞風喪膽嘅蛇類。

簸箕甲最明顯嘅特徵就係頸部可以擴張成扁平狀,好似飯匙咁,所以先有「飯匙倩」嘅別名。佢哋主要分佈喺台灣低海拔地區,特別係草叢、農田附近,成日都會同人類活動範圍重疊。以下整理咗簸箕甲嘅基本資料:

特徵 描述
體長 約1.2-1.5公尺,最大可達2公尺
體色 以灰褐色為主,部分個體帶有淺色環紋
活動時間 日行性,但夏季炎熱時會改為晨昏活動
毒性強度 神經性毒素,被咬後30分鐘內未處理就可能致命
分佈區域 全台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以中南部較常見

古早人對簸箕甲真係驚到唔得了,《噶瑪蘭廳志》甚至話「被咬者馬上死亡」,雖然有啲誇張,但都反映咗佢嘅危險性。其實而家醫學進步,只要及時注射抗蛇毒血清,死亡率已經大幅降低。不過最好嘅方法當然係預防啦,行山時記得著長褲同靴子,夜晚用手電筒照路,見到佢擴張頸部嘅威嚇姿勢就要慢慢退後。

簸箕甲嘅毒性主要攻擊神經系統,被咬後會先覺得傷口麻麻哋,跟住開始頭暈、嘔吐,嚴重會呼吸困難。民間流傳嘅「用嘴吸出毒液」其實超危險,正確做法係保持冷靜、固定患肢,盡快送醫。有趣嘅係,雖然佢咁毒,但其實好少主動攻擊人,多數都係被踩到或威脅到先會反擊。台灣早期農村社會,因為佢成日出沒喺住家附近,所以流傳咗好多驅蛇嘅偏方,好似灑硫磺粉、種鳳仙花之類。

簸箕甲

最近天氣越來越熱,蛇類活動也越來越頻繁,大家爬山或到郊外都要特別小心!說到台灣的毒蛇,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「飯匙倩」或「百步蛇」,但其實「簸箕甲」也是我們常見的毒蛇之一。簸箕甲到底是什麼?台灣常見毒蛇小檔案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一下,讓各位更了解這些在地頭蛇鄰居的習性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簸箕甲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「龜殼花」,因為牠背上的花紋看起來像龜殼而得名。這種蛇在台灣從低海拔到山區都很常見,特別喜歡躲在石縫或落葉堆裡。牠們的毒性屬於出血性毒,被咬到會很痛而且傷口會腫脹,雖然致死率不算高,但還是要盡快就醫。龜殼花個性比較兇,遇到威脅常常會主動攻擊,所以看到牠們最好保持距離慢慢退開。

除了簸箕甲,台灣還有幾種常見的毒蛇大家也要認識一下:

俗名 學名 特徵 活動時間 危險性
飯匙倩 眼鏡蛇 頸部可膨脹、會站立 日行性 ★★★★☆
百步蛇 尖吻蝮 三角形頭部、身體粗壯 晨昏活動 ★★★★★
赤尾青竹絲 赤尾鮐 全身翠綠、尾巴紅色 夜行性 ★★★☆☆
雨傘節 銀環蛇 黑白相間環紋 夜行性 ★★★★☆

這些毒蛇其實都很怕人,通常聽到動靜就會先溜走。最危險的情況通常是人類不小心踩到或驚擾到牠們。記得在野外活動時要穿包鞋、長褲,走路先用棍子打草驚蛇。萬一真的不幸被咬,一定要保持冷靜,記住蛇的外觀特徵,盡量不要亂動傷肢,趕快打電話叫救護車或請人幫忙送醫。台灣的醫院都有抗蛇毒血清,及時治療通常都不會有生命危險。

為什麼叫簸箕甲?蛇名由來大解密

大家有沒有聽過「簸箕甲」這種蛇呢?這個名字聽起來超特別的,完全不像一般的蛇名對吧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到底為什麼牠會被叫做簸箕甲,背後其實藏著超有趣的民間故事和觀察呢!

簸箕甲這個名字的由來,主要是因為牠的頭部形狀長得很像台灣早期農家用來篩選穀物的「簸箕」。老一輩的人發現這種蛇的頭部又寬又扁,邊緣還微微上翹,真的跟簸箕的造型有87分像!而且牠們的鱗片排列方式也很特別,一片片整齊地疊在一起,就像是用竹片編成的簸箕那樣。不過要注意喔,雖然名字聽起來很溫和,但簸箕甲其實是台灣六大毒蛇之一的「龜殼花蛇」的俗稱,遇到牠還是要保持安全距離啦!

特徵 說明
頭部形狀 寬扁上翹,類似傳統簸箕
鱗片排列 整齊重疊如竹編工藝
活動時間 主要夜間出沒
毒性強度 屬於出血性毒蛇

說到這個名字的流傳,其實跟早期台灣農村生活息息相關。那時候農民在田裡工作時常常遇到這種蛇,因為牠們特別喜歡躲在農具附近或是穀物堆裡。大家發現牠的頭型特徵後,就用最熟悉的農具來稱呼牠,久而久之「簸箕甲」這個名字就在民間傳開來了。有趣的是,不同地區對這種蛇還有不同的叫法,像是「飯匙倩」也是因為頭型像飯匙而得名的喔!

這種命名方式真的很有台灣特色對吧?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來形容動物特徵,既生動又容易記憶。現在雖然年輕人可能不太熟悉傳統農具了,但「簸箕甲」這個名字還是被保留下來,成為台灣蛇類中最有鄉土味的稱呼之一。下次如果在野外遇到這種頭型特別的蛇,就知道牠就是傳說中的簸箕甲啦!

簸箕甲

簸箕甲長什麼樣子?外觀特徵一次看

最近好多人在問簸箕甲到底長什麼樣子,其實牠就是台灣常見的「龜殼花蛇」啦!這種蛇雖然有毒,但只要不主動招惹牠,基本上不會有危險。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,帶大家認識簸箕甲的外觀特徵,下次在野外遇到就能馬上認出來囉~

簸箕甲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牠那身超有辨識度的花紋。身體底色通常是黃褐色或灰褐色,上面佈滿像龜殼一樣的深色斑塊,這些斑塊邊緣還會有淺色鑲邊,看起來就像一個個小簸箕拼在一起,所以才被叫做「簸箕甲」啦!牠的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,眼睛是垂直的橴圓形瞳孔,這點跟無毒蛇的圓形瞳孔很不一樣。

特徵部位 外觀描述
體長 成年約60-90公分,最大可達120公分
體色 黃褐色或灰褐色基底
花紋 深褐色龜殼狀斑塊,邊緣有淺色鑲邊
頭部 明顯三角形,眼睛有垂直瞳孔
鱗片 背部鱗片有明顯稜線

說到牠的體型,成年簸箕甲大概60到90公分長,最大可以長到120公分左右。牠的鱗片摸起來會有點粗糙,因為背部中央的鱗片都有明顯的稜線。如果從側面看,會發現牠的鼻孔和眼睛之間有個凹陷,這是辨認牠的重要特徵之一。牠的尾巴相對身體來說比較短,而且會突然變細,不像有些蛇是慢慢變細的。

在台灣野外活動時,特別是在低海拔山區、草叢或溪邊,都有機會遇到簸箕甲。牠們白天晚上都會活動,但比較偏好傍晚時分出沒。記得第一次在阿里山步道看到牠時,還以為是枯樹枝,直到牠開始移動才發現是活生生的蛇啊!不過只要保持距離觀察,其實牠的花紋真的蠻漂亮的,就像大自然的藝術品一樣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