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侃靚

唐侃靚

赤字是什麼?3分鐘搞懂 | 財政赤字會怎樣?專家解析 | 為什麼政府老在講赤字?
風水玄學

赤字是什麼?3分鐘搞懂 | 財政赤字會怎樣?專家解析 | 為什麼政府老在講赤字?

最近常常聽到新聞在講「赤字意思」是什麼呢?簡單來說就是支出比收入多,錢不夠用的狀況啦!不管是個人、公司還是政府,只要花的比賺的多,就會出現赤字。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太久,可是會帶來不少麻煩的喔~

說到赤字,最常聽到的就是財政赤字了。政府如果稅收不夠支付公共建設、社會福利這些開銷,就會出現財政赤字。這時候政府通常會用發行公債或是印鈔票來補這個缺口,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或是債台高築的問題。

赤字類型 常見原因 可能影響
財政赤字 稅收不足、過度支出 國債增加、通貨膨脹
貿易赤字 進口大於出口 外匯存底減少、貨幣貶值
個人赤字 過度消費、收入減少 負債累累、信用破產

其實赤字也不完全是壞事啦!像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,政府故意擴大支出創造赤字,反而能刺激經濟成長。這種叫做「擴張性財政政策」,就像生病要吃藥一樣,短期適度的赤字是可以接受的治療方式。

企業也會有營運赤字,特別是剛創業的公司,前幾年幾乎都是在燒錢。但只要商業模式正確,撐過這段時間就能轉虧為盈。像Amazon當初也是虧損很多年,現在還不是變成電商巨頭!

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結構性赤字,這種就不是暫時性的問題了,而是體制或政策出了狀況。比如說人口老化導致健保支出暴增,或是產業外移造成稅基流失,這種赤字就很難靠景氣好轉來解決,需要從根本改革才行。

赤字意思

1. 什麼是赤字?簡單解釋給你看

最近常常在新聞上聽到「政府赤字」、「公司赤字」這些詞,但到底什麼是赤字呢?其實很簡單啦,就像我們平常記帳一樣,當你花的錢比賺的錢多,那個差額就是赤字啦!不管是個人、公司還是政府,只要支出大於收入,就會產生赤字。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太久,就像信用卡一直刷爆不還錢,後果可是會很嚴重的喔~

來舉個生活化的例子好了:假設小明這個月薪水3萬元,但是房租、吃飯、娛樂開銷加起來花了3萬5千元,這樣他就產生了5千元的赤字。這種情況如果每個月都發生,小明的存款很快就會見底,甚至可能要開始借錢度日了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項目 收入 支出 結果
個人財務 30,000 35,000 -5,000
公司營運 100萬 120萬 -20萬
政府預算 2兆 2.3兆 -0.3兆

你可能會想,那為什麼有些公司或政府明明有赤字還是能繼續運作呢?這是因為他們可以透過借貸或發行債券來補這個缺口。就像我們臨時缺錢可以跟朋友借一樣,只是規模大很多。不過這種做法就像在走鋼索,如果赤字一直擴大,最後可能連利息都付不出來,那就真的麻煩大了。

說到這裡,你可能會發現其實赤字就是一種「入不敷出」的狀態。不管是個人理財還是國家經濟,這個概念都是相通的。現在台灣很多年輕人都會用記帳APP來避免自己出現財務赤字,這真的是個好習慣。畢竟與其事後焦頭爛額,不如一開始就把收支管理好對吧?

2. 為什麼會出現財政赤字?常見原因分析

講到財政赤字,其實就跟我們平常記帳一樣,收入不夠付支出就會出現赤字啦!政府也是這樣,當稅收和其他收入不夠支付公共建設、社會福利這些開銷時,財政赤字就跑出來啦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幾個最常見造成赤字的原因,看完你就懂為什麼政府老是喊窮了。

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經濟不景氣,這就像我們生意不好賺不到錢一樣。企業賺得少,政府收的稅自然就變少,但該花的錢一樣要花,像是失業救濟金可能還要增加,這樣赤字當然就越來越大。再來就是政策性的支出增加,比如選舉前突然宣布要發敬老金、育兒補助,這些都是要馬上掏錢出來的,但稅收不可能說漲就漲,錢不夠就只能先欠著囉。

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共建設的長期投資,像是蓋捷運、治水工程這些,動輒就要幾百億,而且要好幾年才能完工。雖然長遠來看是必要的,但短期內就是一大筆支出啊!另外像是人口老化也會造成赤字,因為老人變多,健保、長照的支出就會一直增加,但繳稅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,這個結構性問題真的很難解。

最後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原因跟實際例子:

原因類型 具體例子 影響程度
經濟衰退 企業營所稅減少、營業稅收下滑 ★★★★
政策性支出 選舉年突然增加社會福利補助 ★★★☆
大型公共建設 捷運延伸線、社會住宅興建計畫 ★★★★
人口結構變化 老年人口增加導致健保支出暴增 ★★★★☆
意外事件 疫情紓困、天然災害重建 ★★★★

其實財政赤字不是什麼妖魔鬼怪,很多國家都有這個問題,重點是要看錢花得值不值得。像我們台灣這幾年為了國防自主、半導體產業發展,該花的錢還是得花,只是要怎麼在發展和財政平衡之間取得妥協,這就要考驗執政者的智慧了。

赤字意思

3. 台灣政府如何處理財政赤字問題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議題。面對這個挑戰,政府其實有幾招應對方式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做法背後的眉角,讓你知道錢都花去哪、又從哪裡補回來。

首先,開源節流是最基本的做法。政府會從兩個方向著手:一方面想辦法增加收入,另一方面控制支出。像是調高營業稅率、加強查稅,或是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來增加收益。節流部分則會檢討各項補助和公共建設的優先順序,把錢花在刀口上。根據主計處資料,2024年光是調整社福支出就省下近200億,這筆錢就能用來填補其他缺口。

再來是發行公債這個常見手段。政府會視情況發行不同年限的公債來籌措資金,不過這招不能常用,否則債務累積太快會影響國家信用評等。最近幾年公債發行情況如下:

年度 公債發行總額(億) 佔GDP比例
2023 4,500 2.1%
2024 4,800 2.3%
2025* 5,200 2.5%

*2025年為預估值

另外,政府也積極推動產業升級來增加稅收。像是半導體、綠能這些重點產業,只要發展得好,企業賺錢自然能繳更多稅。這幾年台積電等科技大廠的營所稅貢獻就佔了總稅收的15%以上,算是很重要的金雞母。同時也鼓勵新創發展,希望培養出更多能帶動經濟的新血。

最後是特別預算的運用,像是前瞻基礎建設這種大型計劃,雖然短期會增加支出,但長期能帶動經濟成長。不過這部分要很小心評估效益,不然錢砸下去沒看到效果反而會讓赤字更嚴重。像高雄輕軌的營運虧損問題就引發不少討論,這些都是政府在推動政策時要衡量的重點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