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「ff 意思」這個詞,其實這是指經典遊戲《Final Fantasy》(最終幻想)系列的簡稱啦!這個由Square Enix打造的RPG遊戲,從1987年推出第一代到現在,已經發展成跨世代的文化現象,連帶讓「FF」成為玩家間的通用代號。
說到FF系列最讓人津津樂道的,莫過於每代獨特的世界觀和角色設定。像是FF7的克勞德與賽菲羅斯、FF10的提達與優娜,這些角色故事都讓玩家印象深刻。而且你知道嗎?FF系列還常常跟其他作品跨界合作,比如最近就和《魔法風雲會》推出聯名卡牌,讓不少收藏家瘋狂搶購呢!
FF系列經典作品 | 發行年份 | 特色系統 |
---|---|---|
FF7 | 1997 | 魔石系統 |
FF10 | 2001 | 晶球盤 |
FF14 | 2010 | MMORPG |
FF15 | 2016 | 開放世界 |
現在Steam平台也經常舉辦FF系列特賣,折扣從25%到70%不等,正是入手的好時機。特別是FF9最近慶祝25週年,官方還特別開設紀念網站,讓老玩家重溫當年的感動。如果你還沒接觸過這個系列,建議可以從重製版的FF7開始玩起,畫面升級後更適合現代玩家的口味。
FF系列之所以能歷久不衰,除了精緻的畫面與音樂,更重要的是它總能帶給玩家全新的冒險體驗。從傳統的回合制戰鬥到即時戰鬥系統,再到MMORPG形式的FF14,每次創新都讓人驚艷。而且現在連手遊都有FF系列作品,像是《FF Brave Exvius》就吸引了不少輕度玩家加入這個奇幻世界。
FF到底是什麼?遊戲迷必知的經典系列介紹,這可是日本國民級RPG遊戲《Final Fantasy》的簡稱啦!從1987年誕生到現在,這個由Square Enix打造的系列已經陪伴玩家走過38個年頭,在台灣我們都親切地叫它「太空戰士」或直接喊「FF」。每次新作推出都能掀起熱潮,不管是經典的回合制戰鬥、感人肺腑的劇情,還是那些讓人耳朵懷孕的植松伸夫配樂,通通都是老玩家們的青春記憶啊!
說到FF系列最讓人津津樂道的,絕對是每代獨立的世界觀和角色群。雖然數字代號是連續的,但從FF1到最新的FF16,每代故事都是全新的冒險。不過有些經典元素一定會出現,像是陸行鳥、莫古利、水晶這些招牌符號,還有那個每次開場都會出現的「Final Fantasy」標題閃耀特效,根本就是系列作的靈魂所在!
代數 | 發售年份 | 平台 | 特色 |
---|---|---|---|
FF7 | 1997 | PS1 | 首度3D化,克勞德與賽菲羅斯經典對決 |
FF10 | 2001 | PS2 | 首度加入配音,提達與優娜的悲戀 |
FF14 | 2010 | PC/PS | 唯一MMORPG版本,營運至今仍超夯 |
FF15 | 2016 | PS4/XBOX | 開放世界駕駛露營車旅行 |
FF16 | 2023 | PS5 | 黑暗成人向劇情,即時戰鬥系統 |
這系列最猛的地方在於不斷突破遊戲界的技術極限。記得FF8的真人比例角色在當時根本是黑科技,FF7重製版用現代技術重現米德加都市更是讓老玩家感動到哭。而且FF的音樂也是神級水準,隨便哼都能想起「勝利ファンンファーレ」那個經典旋律,台灣的電玩展還常常請交響樂團來演奏FF組曲呢!現在新一代主機上的FF16更是把畫面推到電影級別,那個召喚獸大戰的場面根本是在燒主機性能啊~不過說真的,玩FF最重要的還是融入那個奇幻世界,跟著主角們一起哭一起笑,這才是RPG的醍醐味啦!
為什麼FF系列能在台灣紅這麼多年?這個問題其實從當年PS1時代就開始被討論了。FF系列在台灣能歷久不衰,除了遊戲本身的品質外,更重要的是它完美契合了台灣玩家的遊戲偏好。我們這代人是跟著FF一起長大的,從7代克勞德的摩托車到10代提達的水鬥球,每個經典場景都深深刻在記憶裡。
FF系列在台灣受歡迎的幾個關鍵因素:
因素 | 說明 | 台灣玩家特別有感 |
---|---|---|
史詩劇情 | 每代都有完整世界觀和感人故事 | 台灣人超愛看劇情,FF剛好打到點 |
角色魅力 | 從克勞德到雷霆,角色塑造鮮明 | 台灣玩家特別會為角色買周邊 |
音樂震撼 | 植松伸夫的配樂已成經典 | KTV都有人點來唱 |
系統創新 | ATB、召喚獸等不斷進化 | 台灣玩家接受度高,愛嘗鮮 |
說到音樂,FF的配樂真的是神級。到現在去西門町的唱片行,都還能看到FF原聲帶擺在顯眼位置。而且台灣的遊戲展只要有FF相關活動,排隊人潮永遠是最誇張的。我還記得去年台北電玩展,為了買限量版的FF16周邊,早上5點就去排隊,結果前面已經有上百人了。
另一個關鍵是本地化做得好。從PS時代開始,FF系列就有繁體中文版,而且翻譯品質一直很穩定。台灣玩家不用像玩其他日系遊戲那樣邊查攻略邊玩,自然黏著度就高。特別是近幾代的中文配音,雖然一開始有人不習慣,但聽久了反而覺得親切,像FF7重製版的台配就獲得不少好評。
FF系列也很懂得抓住台灣玩家的懷舊心理。每次推出重製版或高清版,都能掀起一波討論熱潮。像是去年FF7重製版第二章發售時,整個巴哈姆特討論區都被洗版,實況主們更是瘋狂連播好幾天。這種集體回憶的威力,在台灣遊戲圈真的很少見。
FF遊戲何時開始在台灣流行?發展歷程一次看
講到FF(Final Fantasy)系列在台灣的發展,其實要從90年代說起。那時候台灣的電玩店開始出現日文原版的FF遊戲,雖然語言不通,但靠著華麗的畫面和獨特的戰鬥系統,吸引了不少硬核玩家。真正讓FF在台灣爆紅的關鍵,是1997年PS主機上的《FFVII》,3D角色和電影式劇情讓很多台灣玩家第一次感受到RPG的魅力,連便利商店都能看到相關攻略本在賣。
後來隨著主機世代更迭,FF系列在台灣的熱度一直沒退燒。特別是在2000年後網路論壇興起,巴哈姆特等遊戲討論區開始有大量FF迷交流攻略、分享劇情心得,甚至連Cosplay圈都開始出現FF角色。SE社也很重視台灣市場,中文化速度越來越快,從《FFXIII》開始幾乎都能同步玩到中文版。
年代 | 重要事件 | 台灣玩家反應 |
---|---|---|
1990年代 | 日文原版FF系列引進 | 小眾玩家圈流行 |
1997年 | PS版《FFVII》發售 | 掀起首波熱潮 |
2001年 | 《FFX》推出 | PS2玩家必玩之作 |
2010年後 | 系列作中文化加速 | 新世代玩家更容易入手 |
2016年 | 《FFXV》全球同步發售 | 台灣銷量衝上系列前段班 |
說到線上遊戲風行的年代,《FFXI》雖然在台灣沒有正式代理,但還是有不少玩家透過日服或美服連線遊玩。後來《FFXIV》在2014年推出國際版,台灣玩家終於能順暢地體驗FF的MMORPG世界,到現在都還有很多死忠粉絲。手遊方面,《FFBE》和《DFFOO》也吸引不少輕玩家入坑,讓FF這個IP在台灣的影響力持續擴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