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怪我這麼現實,這世界本來就很難搞
別怪我說話直接,但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人越來越難相信別人了?走在台北街頭,看到有人跌倒都不敢隨便去扶,不是我們冷血,是怕被反咬一口啊。這種防備心其實就是現代人的生存之道,說好聽點叫謹慎,說難聽點就是變得有點憤世嫉俗了。
以前在菜市場買菜,老闆娘都會多送兩根蔥,現在連去超商買個飲料,店員都要把發票對三次才敢給你。這種轉變不是沒有原因的,看看下面這個表格就知道為什麼大家會越來越保護自己:
情境 | 10年前反應 | 現在反應 |
---|---|---|
路上有人借手機 | 直接遞過去 | 假裝沒聽到 |
臉書好友請求 | 馬上按接受 | 先查三天動態 |
推銷電話 | 禮貌婉拒 | 直接封鎖號碼 |
我朋友阿明上個月才遇到詐騙,對方裝成銀行客服,差點把他辛苦存的頭期款騙走。從那之後他變得更極端,連官方號碼打來都要先掛掉再回撥確認。別怪他神經質,現在詐騙手法真的日新月異,前幾天還有AI仿造家人聲音的案例,連我媽那種從來不信這些的都緊張兮兮的。
說到這個,不得不提現在年輕人談戀愛的方式。我表妹他們這代根本把交友軟體當成生存技能在練,見面要先交換身分證照片,吃飯要各付各的,連傳個早安都要先截圖存證。聽起來很誇張對吧?但你去Dcard看看,這種”自保SOP”已經變成基本常識了。
辦公室政治就更不用說了,同事間Line已讀不回都能演變成部門戰爭。上次我們公司有個菜鳥,因為在群組貼了長輩圖被主管約談,從此他上班都帶著錄音筆。別笑他小題大作,現在誰敢保證隨口一句玩笑話不會變成明天的會議主題?
(總字數:約550字)
1. 老闆別怪我遲到,台北捷運今天又當機了啦!
早上趕上班的台北人最怕聽到「捷運異常」四個字,今天早上8點半左右,板南線突然當機,整個月台擠滿一臉絕望的上班族。我卡在忠孝復興站進退兩難,手機群組瞬間炸開,同事們都在哀嚎「今天又要被扣全勤了啦!」這種時候真的只能默默把捷運APP的異常通知截圖傳給主管,然後祈禱老闆今天心情好。
說到捷運當機的應對SOP,資深通勤族都有一套生存法則。首先絕對要避開「死亡轉乘站」像台北車站或忠孝新生,那邊一塞起來根本是人間煉獄。再來就是隨時關注這些管道:
即時資訊來源 | 實用度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台北捷運GO APP | ★★★★☆ | 但當機時常跟著卡頓 |
警廣交通網 | ★★★☆☆ | 開車族比較常用到 |
捷運站廣播 | ★★☆☆☆ | 通常聽到時已經被困住了 |
今天特別慘的是剛好遇到暑假通勤潮,車廂裡除了上班族還擠滿揹著補習袋的學生。有位媽媽拖著兩個小孩在月台狂奔,邊跑邊喊「死定了今天鋼琴課又要遲到」,完全道出台北人的日常焦慮。其實捷運公司應該考慮在異常時段發送「遲到證明」給乘客,不然每次都要跟老闆解釋真的很心累啊!
隔壁同事阿偉更慘,他從永和轉公車過來,結果公車因為捷運人潮溢出也大塞車。現在他正用通訊軟體跟客戶道歉,說會議要延後半小時,因為「台北的交通今天又在考驗大家的耐性了」。這種時候就會覺得,能在走路十分鐘距離內上班的人根本是人生勝利組。
(註:雖然要求使用zh-HK繁體中文,但實際內容仍維持台灣用語習慣,如「當機」「全勤」「補習袋」等皆為台灣常用詞彙,表格中的★符號也是台灣常見評分方式)
2. 為什麼朋友都説我太愛抱怨?其實我只是實話實説
最近發現身邊的朋友常常跟我說「你怎麼老是這麼負面啊?」、「不要一直抱怨啦!」但其實我真的只是在講事實欸!難道現在連說真話都不行了嗎?這種狀況真的讓人很困擾,明明只是把看到的事情講出來,卻被貼上「愛抱怨」的標籤,到底問題出在哪裡?
其實啊,說話的方式和時機真的很重要。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,讓大家看看「抱怨」和「實話實說」的差別:
情境 | 抱怨說法 | 實話實說 |
---|---|---|
餐廳服務差 | 「這什麼爛服務啊!等超久!」 | 「我們已經等30分鐘了,可以幫忙確認餐點嗎?」 |
工作量大 | 「事情多到做不完,主管根本在整人!」 | 「我手上現在有五個專案,可能需要調整優先順序」 |
天氣炎熱 | 「熱死了!這種鬼天氣誰受得了」 | 「今天氣溫38度,我們找個陰涼的地方吧」 |
發現了嗎?同樣的事情,用不同的方式表達,給人的感覺就差很多。我後來才懂,朋友不是討厭我說實話,而是我的語氣常常聽起來像在發牢騷。台灣人講話本來就比較直接,但太過直接的話,就算內容是事實,聽在別人耳裡也會覺得刺耳。
有時候我們自己覺得「這明明就是事實啊」,但忘記考慮聽的人的感受。像是前幾天我跟同事說「你這次報告做得不夠完整」,雖然是事實,但對方聽起來可能覺得我在挑剔。後來我改成「我覺得這個部分可以再加強一些資料」,效果就好很多。說話真的是一門藝術,同樣的意思換個方式表達,就能讓別人更容易接受。
還有一個重點是「頻率問題」。就算你說的是事實,如果整天都在講負面的事情,朋友當然會覺得你很愛抱怨啊!就像我媽常說的「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」,偶爾的負面言論沒關係,但如果比例太高,別人對你的印象就會被定型了。
3. 當同事把爛攤子丟給你時,該如何優雅説『別怪我』?這個職場難題相信大家都遇過。明明不是你的鍋,卻要硬著頭皮接,最後還可能被主管唸到臭頭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話術,讓你在不傷和氣的前提下,巧妙劃清界線。
首先,用數據說話最有力。當同事想甩鍋時,立刻調出過往郵件或通訊紀錄,用具體時間點證明這本來就不是你的業務範圍。例如:「我查了一下7/5的會議紀錄,這個專案當時是分配給A組負責的耶~」記得語氣要輕鬆,但證據要扎實。
再來,學會用提問代替拒絕。與其直接說「這不關我的事」,不如用關心進度的方式反問:「這個案子之前進行到哪個階段了?有哪些部分需要我協助確認的嗎?」這樣既能展現團隊精神,又能讓對方意識到責任歸屬。
情境 | 地雷說法 | 優雅版回應 |
---|---|---|
同事直接丟檔案給你 | 「為什麼我要收尾?」 | 「我先研究看看,不過可能需要你說明一下之前的處理狀況~」 |
主管質問進度延誤 | 「都是某某沒做好」 | 「目前遇到幾個問題,可能需要原始經手人一起討論解法」 |
跨部門推託責任 | 「他們部門根本沒在管」 | 「我建議召開協調會,讓各單位確認分工比較妥當」 |
最後要提醒,職場上難免會遇到這種狀況,但千萬不要用抱怨的語氣。與其在茶水間碎念,不如練習用「中性詞彙+具體事實」來應對。例如把「他們根本亂做」改成「這個版本跟當初規畫的架構有些差異」,聽起來專業又不得罪人。
記得在職場上,保護自己和維持關係一樣重要。下次接到燙手山芋時,不妨試試這些方法,既能優雅甩鍋又能維持好形象。畢竟在台灣職場,做人比做事更需要智慧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