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經營品牌時,取個好記又有質感的「品牌 英文」名字超級重要啦!不管是開網店還是做實體商品,一個響亮的英文品牌名能讓顧客一眼就記住,還能提升國際感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取英文品牌名的小技巧,還有一些實用的範例參考~
首先要注意的是,品牌英文名最好要簡短有力,2-3個音節最容易讓人記住。像Nike、Apple這種單字就超經典,唸起來順口又有記憶點。如果想要特別一點,也可以把兩個單字組合起來,比如Netflix(Internet + flicks)就是很成功的例子。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英文品牌命名方式給大家參考:
命名類型 | 特色說明 | 實際案例 |
---|---|---|
單字型 | 簡單好記 | Zoom, Slack |
組合字 | 創意十足 | Instagram, Pinterest |
人名地名 | 親切有故事 | Tesla, Starbucks |
縮寫型 | 專業感強 | IBM, BMW |
造字型 | 獨一無二 | Google, Xbox |
取名字的時候也要考慮發音問題,最好選台灣人容易唸的單字。像是”Zara”就比”Xerox”好唸多了對吧?另外記得先上網查查看,確認這個名字沒有被註冊過,才不會白忙一場喔!
如果想要找靈感,可以從產品特色或品牌理念出發。比如賣咖啡的可以用”Brew”、”Bean”這類相關字,做服飾的可以考慮”Stitch”、”Thread”等等。現在網路上也有很多免費的命名工具,輸入關鍵字就能自動產生建議名單,超級方便的啦!
為什麼台灣品牌需要取英文名字?在地化與國際化的平衡
台灣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活躍,這時候取個好記的英文名字就變得很重要啦!你可能會想,我們明明是在地品牌,為什麼要特別取英文名?其實這不只是為了讓外國人好唸那麼簡單,更關係到品牌能不能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。想想看,當你的產品要賣到國外,如果名字太台灣味,消費者可能連發音都有困難,更別說記住了。但同時,如果完全放棄台灣特色,又會失去原本的辨識度,這中間的拿捏就是門學問了。
取英文名的好處
優點 | 具體影響 |
---|---|
國際市場接受度高 | 讓歐美消費者更容易記住品牌 |
提升專業形象 | 英文名常讓人聯想到國際化企業 |
方便品牌延伸 | 未來拓展其他國家市場時不用再改名 |
利於網路搜尋 | 英文關鍵字在Google等平台更容易被找到 |
不過要注意的是,英文名也不能隨便亂取。有些品牌直接把中文名音譯,結果變成奇怪的英文單字組合,反而讓外國人一頭霧水。像是「珍珠奶茶」直接翻成”Zhen Zhu Nai Cha”,雖然保留了原味,但對不熟悉中文的人來說根本記不住。這時候就要考慮用”Bubble Tea”這種已經被國際接受的說法,或是創造一個簡潔有力的新名字。
在地化與國際化之間的平衡,其實可以從很多成功案例學到經驗。像是台灣的科技品牌ASUS,就是用簡短的英文名打進全球市場,但同時保留台灣的研發實力做後盾。餐飲品牌則可能面臨更多挑戰,因為食物文化差異大,這時候英文名能不能傳達產品特色就很重要了。例如鼎泰豐的英文名”Din Tai Fung”雖然是音譯,但因為品牌夠強勢,反而讓這個名字成為國際知名的台灣代表。
取英文名不是放棄台灣特色,而是用更聰明的方式讓世界認識我們。重點是要讓外國消費者一看就懂,同時又能隱約感受到品牌的台灣DNA。這就像是在跟全世界做朋友,總要找個大家都聽得懂的稱呼方式嘛!
開間小店最頭痛的就是取名啦!如何幫你的小店取個好記又潮的英文品牌名?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技巧,讓你的店名一秒抓住客人眼球。首先要注意的是,英文店名不用太複雜,簡單好唸最重要,像台灣人超愛的”春水堂”取英文名”Chun Shui Tang”就很有辨識度,唸起來也順口。
取英文店名可以從這幾個方向著手:結合產品特色、玩諧音梗、或是直接用創辦人名字。比如賣手工餅乾的店叫”Cookie Monster”就超可愛,咖啡廳取名”Bean There”這種雙關語也很有記憶點。重點是要讓客人一看就懂你在賣什麼,又能會心一笑。
這裡整理幾個常見的命名技巧給大家參考:
類型 | 範例 | 特色說明 |
---|---|---|
產品聯想 | “Bubble Tea House” | 直接點出招牌商品 |
諧音創意 | “Taiwanderful” | 結合Taiwan和wonderful |
創辦人名字 | “Jenny’s Kitchen” | 用名字增加親切感 |
地點特色 | “Daan Park Cafe” | 結合在地地標 |
簡短有力 | “Nom” | 簡單好記,適合小吃店 |
取好名字後記得先google一下,確認沒有撞名,也要檢查在其他語言有沒有奇怪的意思。像之前有家店想取名”PeePee Tea”,雖然可愛但在英文裡意思不太雅觀。可以找幾個外國朋友幫忙看看,避免鬧笑話。
最後提醒大家,店名取好後記得去註冊商標保護自己的心血。現在很多社交平台帳號都會搶先被註冊,建議先把FB、IG這些平台的帳號一併申請起來,免得被別人搶走囉!
品牌英文命名5大技巧,讓老外一眼就記住
想讓你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脫穎而出?一個好的英文名字絕對是關鍵!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技巧,幫你避開地雷、抓住老外的眼球。首先要注意的是,名字最好簡潔有力,像Nike、Apple這種短短幾個字母就讓人印象深刻,千萬別搞得太複雜,老外記不住啦!
命名技巧重點整理
技巧 | 說明 | 成功案例 |
---|---|---|
簡短好記 | 2-3個音節最佳,避免複雜拼寫 | Zoom, Uber |
發音直覺 | 英語母語者能輕鬆念出來 | TikTok, Spotify |
避開負面聯想 | 檢查各國文化禁忌 | 避免用”Pee”開頭的字 |
保留擴展性 | 不要限制未來發展方向 | Amazon不只賣書 |
註冊可行性 | 先查商標與網域是否可用 | 別像臉書當初買回FB.com花大錢 |
取名字時記得實際念出來測試看看,像我們台灣人常覺得”Q”開頭的字很可愛,但對老外來說可能根本不會發音。有朋友的公司當初取名叫”Qoopi”,結果美國客戶都念成”Ku-pi”,完全失去原本想傳達的趣味感。
現在很多新創品牌會玩文字遊戲,把兩個單字結合起來。像是Netflix(Internet + flicks)、Instagram(Instant + telegram)都是很好的例子。不過要注意結合後的字義是否合理,曾經有個保健品牌想用”Health”+”Angel”變成”Heangel”,結果被笑說像在打噴嚏的聲音(哈啾!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