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侃靚

唐侃靚

草家屋頂的秘密,老祖宗的智慧 | 走進草家,感受最純樸的台灣味 | 草家建築:簡單卻不簡單的工藝
風水玄學

草家屋頂的秘密,老祖宗的智慧 | 走進草家,感受最純樸的台灣味 | 草家建築:簡單卻不簡單的工藝

最近在台灣掀起一股懷舊風潮,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傳統建築的美學價值。說到傳統民居,就不得不提到「草家」這種充滿自然氣息的建築形式。雖然台灣比較少見完整的草家建築,但在韓國、日本等地的傳統村落裡,這種用稻草、蘆葦等天然材料搭建的房屋,展現了先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。

草家的建造可不是隨便把稻草堆上去就好,裡面的學問可大了!從地基的處理到屋頂的鋪設,每個環節都有講究。特別是屋頂的鋪設方式,直接關係到房屋的防水性和耐用度。傳統工匠會把稻草或蘆葦一層層交錯鋪設,形成自然的排水坡度,讓雨水能順暢流下。這種工法看似簡單,其實需要多年的經驗才能掌握。

草家建築特色 說明
主要材料 稻草、蘆葦、木材等天然材料
屋頂結構 多層交錯鋪設,自然排水
保溫效果 冬暖夏涼,天然調節溫度
環保特性 可完全生物分解,對環境友善

在現代建築技術發達的今天,草家這種傳統建築形式反而顯得格外珍貴。很多地方開始復興這種工法,不僅是為了保存文化遺產,更是因為它符合當代永續發展的理念。台灣雖然氣候潮濕多雨,不太適合長期保存草家建築,但我們可以在一些文化園區或民宿看到改良版的草家元素,讓現代人也能體驗這種傳統生活的美感。

說到草家的維護,那可是一門專業技術。傳統上每隔幾年就要重新更換屋頂的稻草,這個過程叫做「葺屋根」。工匠們會把新的稻草一層層鋪上去,用特殊的繩結固定。這個工作通常需要整個社區的人一起幫忙,形成一種特別的社區凝聚力。現在韓國有些傳統村落還保留著這種習俗,成為吸引觀光客的文化體驗活動。

草家

草家到底是什麼?台灣哪裡還看得到這種傳統建築

最近有朋友問我「草家」這種傳統建築,說真的現在年輕人可能連聽都沒聽過。其實草家就是早期台灣農村常見的茅草屋,用稻草、茅草或蘆葦當屋頂,搭配土埆牆或竹編牆的傳統民居。這種房子冬暖夏涼,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可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呢!不過隨著時代進步,現在要找這種純正的草家真的不太容易了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說到草家的特色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個厚厚的茅草屋頂。老一輩的人說,這種屋頂至少要鋪30公分厚才能防雨,而且每隔幾年就要「換厝頂」,把舊的茅草換掉。以前鄉下還能看到專業的「茅司傅」在幫人修屋頂,現在這種技藝都快失傳了。草家的牆壁也很有學問,早期有用黏土混稻草的「土埆牆」,也有用竹片編織再抹上泥巴的「編竹夾泥牆」,都是就地取材的環保建築。

如果你現在想親眼看看這種傳統建築,台灣還是有幾個地方保留得不錯。我整理了一些現存的草家景點給大家參考:

地點 特色 現況
台南後壁菁寮 完整保留的農村草家聚落 仍有居民居住,部分改造成觀光景點
苗栗通霄 海線地區罕見的濱海草家 當地社區維護中,可預約參觀
台東池上 結合原住民特色的改良式草家 多作為文化體驗場域使用
宜蘭傳藝中心 仿古重建的展示用草家 專人解說,適合親子參觀

這些地方都還能看到草家的原始樣貌,特別是台南後壁那邊,整個聚落保存得很完整,走在裡面真的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。有些草家現在還有人住,去參觀的時候記得要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隱私喔!另外像宜蘭傳藝中心那種重建的草家,雖然不是古蹟,但對於想了解傳統建築工法的人來說,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
為什麼老一輩都説草家住起來冬暖夏涼?

每次聽阿公阿嬤講古,總會聽到他們懷念以前住草厝的日子,説草家住起來冬暖夏涼特別舒服。這到底是老一輩的浪漫回憶,還是真的有什麼科學道理在裡面?其實傳統草屋的建築智慧,真的藏著不少生活智慧呢!

草屋的屋頂通常是用茅草、稻草這類天然材料鋪成,厚度大概有30-50公分,就像幫房子戴了一頂超厚的草帽。這種結構有個很妙的地方,就是會自動調節溫度。夏天太陽曬下來,厚厚的草層會先把熱氣隔絕在外,等熱氣慢慢傳到屋內時都已經是涼爽的晚上了。冬天時草層又變成保溫層,把屋內的暖空氣鎖住不讓它跑掉。

季節 草屋特性 效果
夏季 草層隔熱 熱氣傳導慢,室內涼爽
冬季 草層保溫 熱氣不易散失,室內溫暖

另外啊,草屋的牆壁很多都是用泥土夯實做的,這種土牆會”呼吸”,濕氣重的時候吸濕,乾燥的時候又會釋放濕氣,讓屋內保持舒服的濕度。而且傳統草屋的設計通常屋簷會做得比較長,夏天陽光直射不進來,冬天太陽角度低反而能照進屋內取暖。這種順應自然的設計,現在看真的超厲害的!

不過要説缺點也不是沒有,草屋最怕的就是颱風天和大雨天。以前颱風來的時候,常常要全家出動用繩子固定屋頂,不然整個屋頂都可能被吹走。而且茅草屋頂每隔幾年就要換新,不然下雨天就會滴滴答答漏水,這些都是現代人很難想像的麻煩事啦。

草家

草家屋頂是怎麼鋪的?老師傅親授傳統工法

最近好多朋友問我「草家屋頂是怎麼鋪的?老師傅親授傳統工法」,剛好前陣子去拜訪台南一位做了40年草家屋頂的老師傅,學到不少傳統工法的眉角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。老師傅說,這種屋頂看起來簡單,其實從選材到施工都有很多學問,不是隨便鋪鋪就能撐過颱風季的。
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選草料,傳統上會用台灣常見的茅草或蘆葦,現在也有人用進口的稻草。老師傅特別強調,草料一定要曬得夠乾,不然鋪上去沒多久就會發霉爛掉。採收下來的草要先整理成束,每束粗細要差不多,這樣鋪起來才會均勻好看。鋪的時候要從屋簷開始往上鋪,每一層都要壓緊,像疊瓦片一樣要有重疊的部分,這樣雨水才不會滲進去。

施工步驟 重點事項 所需時間
草料準備 曬乾、整理成束 3-5天
底層鋪設 從屋簷開始,壓實固定 1-2天
上層鋪設 重疊1/3,逐層往上 2-3天
收邊處理 屋脊要特別加固 半天

老師傅邊做邊跟我解釋,鋪草屋頂最怕偷工減料。有些年輕人為了省時間,草束綁得不夠緊,或是重疊部分太少,結果颱風一來整片屋頂都被掀掉。傳統做法會在屋脊處特別加固,用竹片或藤條把草束牢牢固定住,這樣就算遇到強風也不容易散開。鋪完之後還要定期維護,大概每2-3年就要補一次草,不然雨水會從變薄的地方滲進去。

現在會這種傳統工法的師傅越來越少了,老師傅說他帶過好幾個徒弟,但大多數人都嫌太辛苦做不久。其實草家屋頂冬暖夏涼,又環保,在鄉下還是很實用的。鋪得好的草屋頂可以用上十幾年,比鐵皮屋頂更有味道。下次有機會經過鄉下,不妨注意看看那些老房子的草家屋頂,都是老師傅們一束一束親手鋪出來的呢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