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衝到辦公桌上開電腦,這張桌子簡直就是我第二個家。從早到晚在這裡處理郵件、寫報告、跟客戶視訊,有時候連午餐都在這裡解決。說真的,辦公桌的擺設跟工作效率超有關係,亂糟糟的桌面會讓人完全提不起勁工作啊!
我的辦公桌上有幾個必備神器,先來分享給大家:
物品名稱 | 用途 | 使用頻率 |
---|---|---|
直立式文件架 | 分類待處理/已處理文件 | 每天必用 |
多功能充電座 | 同時充手機+無線耳機+智慧手錶 | 全天候使用 |
迷你加濕器 | 冷氣房保濕神器 | 下午必開 |
療癒小盆栽 | 看電腦累了可以轉移視線 | 每小時偷看幾次 |
最近發現一個超實用的小技巧,就是把Yahoo Mail的快捷鍵設成瀏覽器書籤,這樣就不用每次都重新登入。說到這個,前陣子同事的Instagram帳號突然被鎖,就是因為在辦公桌上用公司Wi-Fi登入時被系統判定異常,搞了好久才找回來,現在大家都很小心這類問題。
辦公桌抽屜裡一定要放些零食備用,像是蘇打餅乾或堅果棒,下午三點那個飢餓感來襲時超級救命。我還會在桌邊貼便利貼寫待辦事項,雖然現在有很多數位工具,但手寫的感覺就是不一樣,完成時用紅筆劃掉特別有成就感。
對了,建議大家定期整理電腦桌面檔案,我習慣每週五下班前把這一週的檔案分類存好。之前有次找不到客戶要的報價單,急得滿頭大汗,從此就養成這個好習慣。現在連實體桌面也跟著變整齊,工作效率真的差很多!
上班族如何打造高效辦公桌?5個實用收納技巧
每天面對雜亂的辦公桌真的會讓人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耶!尤其現在很多公司都改用開放式辦公室,個人空間變得更小,收納就顯得特別重要。我自己也是摸索了好久,才找到幾個超實用的方法,今天就來分享給大家,讓你不用再花時間在找東西上,專注力也能提升不少喔!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「垂直收納」概念,辦公桌平面空間有限,但往上發展的空間可多著呢!像我用這種多層收納架,把常用的文件、文具分門別類放好,桌面馬上清爽一半。記得最上層放最常用的東西,這樣伸手就能拿到,不用一直站起來翻找。
收納層數 | 建議放置物品 | 使用頻率 |
---|---|---|
第一層 | 筆、便利貼、手機 | 每小時 |
第二層 | 文件夾、計算機 | 每天 |
第三層 | 備用文具、個人用品 | 每週 |
再來就是電線收納這個大魔王!現在辦公設備這麼多,鍵盤、滑鼠、手機充電線亂成一團真的很阿雜。我發現用這種螺旋式束線帶把線材捆好,再用標籤機標明是什麼設備的線,以後要拔插就超方便。桌下也可以加個掛勾或收納盒,把延長線和多餘的線材藏起來,視覺上立刻乾淨很多。
抽屜收納也是門學問,很多人東西隨便往抽屜一塞,要用時又要翻半天。建議可以買些分隔收納盒,把迴紋針、訂書針這些小東西分開裝,大一點的空間就放文件或筆記本。我還會在抽屜最裡面放個小盒子裝私人用品,像是護手霜、小鏡子之類的,既保持專業又方便取用。
最後要推薦的是「桌面淨空術」,每天下班前花5分鐘把東西歸位。把不需要的文件歸檔,文具放回原位,明天上班看到整齊的桌子心情都會變好。我還會在桌上放個小盆栽,工作累的時候看看綠色植物,整個人都放鬆不少呢!
辦公桌雜亂影響工作效率?3步驟快速整理法其實很簡單,只要跟著做就能讓你的工作空間煥然一新!台灣上班族最懂那種文件堆到看不見鍵盤、文具散落各處的困擾,明明只是要找個迴紋針卻要翻遍整張桌子。這種時候與其繼續忍耐,不如花個15分鐘徹底整理,保證接下來做事會順手很多。
首先把所有東西都先清出來分類,這是關鍵的第一步。你會發現桌上大概就這幾類東西:常用文件、文具用品、電子設備和私人小物。建議準備幾個收納盒或檔案夾,像下面這個分類表這樣處理:
物品類別 | 處理方式 | 收納建議 |
---|---|---|
常用文件 | 按專案或急迫性分類 | 直立式文件架 |
文具用品 | 只留常用款,其餘收抽屜 | 筆筒+小型收納盒 |
電子設備 | 線材用束帶整理 | 螢幕架下方空間 |
雜物/零食 | 限定一個固定區域 | 小托盤或角落籃子 |
第二步是建立「當日工作區」,把今天要處理的文件單獨放一個區域。台灣潮濕容易讓紙張受潮,建議用透明L夾裝起來。電腦周圍保持淨空至少30公分,這樣手肘才有空間活動不會一直撞到東西。抽屜裡可以用隔板分格,像是發票、名片這些小東西才不會又混在一起。
最後養成隨手整理的習慣很重要,台灣辦公室常有的下午茶杯杯、便利貼海這些都要當天清掉。每天下班前花3分鐘把東西歸位,週五再稍微深度整理一次。你會發現維持整潔其實比想像中容易,而且找東西時間至少省下一半,連同事都會驚訝你怎麼突然變這麼有效率!
為什麼你的辦公桌總是亂?台灣人常見壞習慣
每次經過同事的座位,總會看到堆滿文件、零食包裝和各種雜物的辦公桌嗎?其實這不只是個人習慣問題,而是很多台灣上班族共通的困擾。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一些壞習慣,讓桌面越來越像戰場,今天就來看看這些「罪魁禍首」到底是什麼。
台灣人辦公桌亂的五大原因
排名 | 壞習慣 | 具體表現 | 發生頻率 |
---|---|---|---|
1 | 文件隨手放 | 看完的文件不歸檔、發票收據亂塞 | 每天3-5次 |
2 | 零食飲料堆積 | 喝完的飲料杯不丟、零食包裝留抽屜 | 下午茶時間最嚴重 |
3 | 文具到處散落 | 筆記本、便利貼、原子筆分散各處 | 每小時都在發生 |
4 | 3C線材纏繞 | 手機充電線、耳機線糾結成團 | 特別在趕報告時出現 |
5 | 紀念品展示區 | 旅遊紀念品、公仔越擺越多 | 節慶後特別明顯 |
最要命的是我們總覺得「等一下再整理」,結果這個「等一下」可能是一整天、一週,甚至永遠不會來。很多同事的抽屜打開就像時光膠囊,能找到半年前的會議資料或上個季度的繳費單據。而且台灣辦公室普遍空間不大,一旦開始亂,很快就會蔓延到隔壁同事的領域,變成公共災難。
另一個常見問題是「捨不得丟」的心態,總覺得那個空餅乾盒「可能有用」,或是那疊過期DM「搞不好會需要參考」。這種囤積習慣在台灣潮濕的環境下更糟,容易讓紙類發黃、產生異味。更別說那些「暫時」放在桌上的包裹或外套,往往一放就是好幾天,最後連自己都忘記為什麼要放在那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