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樓的那些日常風景
每次搭電梯到十一樓,總會遇到那位固定來收紙箱的阿婆。她總是把推車卡在電梯角落,笑著用台語說「少年欸,幫我按一下11樓好嘸?」這種日常互動,讓這棟老公寓的十一樓特別有人情味。我們這層六戶人家,從上班族到退休老師都有,陽台曬的衣服隨風飄啊飄的,像在跟對面大樓打招呼。
這裡的十一樓視野剛好,不會太高到讓人腳軟,又能越過隔壁早餐店的招牌看見遠方。颱風天時最刺激,雨水橫著打在窗戶上,整層樓的住戶都會忙著用膠帶貼窗戶。最妙的是我們這層的公共空間,不知誰放了張木頭長椅,現在成了大家放包裹、暫放垃圾,甚至鄰居阿姨們閒話家常的據點。
十一樓住戶類型 | 特色 | 常見場景 |
---|---|---|
上班族情侶 | 常叫外送 | 晚上門口堆foodpanda紙袋 |
退休國文老師 | 種很多盆栽 | 走廊永遠有薄荷香 |
單親媽媽帶小孩 | 玩具車亂跑 | 電梯裡常聽到「媽媽抱抱」 |
夜班護理師 | 作息相反 | 凌晨三點廚房飄泡麵香 |
記得有次地震,十一樓搖得特別厲害,整層樓的人居然不約而同開門查看彼此安危。那天之後,電梯裡的點頭之交突然會多聊兩句。現在連管理員阿伯送信上來時,都會順便提醒「十一樓的張太太,妳的掛號信我放信箱了喔!」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,反而讓這高度有了溫度。
樓下7-11的店員都知道我們這棟的十一樓住戶愛買什麼——上班族固定拿美式咖啡,媽媽們傍晚搶特價鮮奶,連我這種熬夜寫稿的,他們看到就知道要微波什麼口味的便當。有時候站在十一樓的走廊窗邊,看著下面街道人來人往,會突然覺得這個不上不下的樓層,剛好卡在城市節奏的某個奇妙縫隙裡。
十一樓住户為何總是最晚收到包裹?快遞員親揭真相
最近有網友在社區群組抱怨,明明跟鄰居同時下單購物,但住在十一樓的自己總是最後才收到包裹。這個「十一樓魔咒」引起熱議,我們實際訪問了幾位資深快遞員,才發現背後有這些不為人知的配送潛規則!
快遞員阿明說:「其實不是故意拖延,而是配送路線有固定動線。」原來多數社區的電梯設計,會讓快遞員從低樓層開始往上送,等送到高樓層時,常常已經過了中午最有效率的時段。加上有些大樓電梯在尖峰時間要等很久,自然就會影響配送順序。
各樓層包裹配送時間差異表
樓層區間 | 平均收到時間 | 常見延遲原因 |
---|---|---|
1-3樓 | 09:00-10:30 | 幾乎不會延誤 |
4-6樓 | 10:30-12:00 | 偶爾電梯等候 |
7-10樓 | 12:00-14:30 | 需配合午休時段 |
11樓以上 | 14:30以後 | 電梯擁擠、路線規劃 |
另一位快遞姊姊小美補充,其實十一樓住戶還常遇到「被跳過」的狀況。因為有些快遞公司會把難送的件(像是大型家具或需要代收款的包裹)集中處理,這些通常都會排到下午才送。加上現在很多社區十一樓以上是頂樓加蓋,地址標示不清,快遞員找路也要花更多時間。
不過也有住十一樓的網友分享破解方法,像是主動在訂單備註「可放管理室」,或是跟常配合的快遞員打好關係。畢竟台灣人最講究人情味,有時候一杯手搖飲就能讓你的包裹升級成VIP待遇呢!
十一樓的夜景到底有多美?在地人帶你實地探訪
身為在地人,每次帶朋友上十一樓看夜景,他們總會發出「哇」的驚嘆聲。這裡的視野真的沒話說,整座城市的燈火就像星星掉到地面一樣,特別是信義區的101大樓,晚上點燈後簡直美到犯規!而且十一樓的高度剛好,不會太高讓人腳軟,又能把整個台北盆地盡收眼底,連在地人都看不膩。
如果你想找個好位置,建議可以參考下面這些時段和地點:
時段 | 推薦地點 | 特色 |
---|---|---|
18:00-19:30 | 東側露台 | 看夕陽+夜景一次滿足 |
20:00-22:00 | 西邊角落 | 101燈光秀最佳觀賞點 |
22:00後 | 南面沙發區 | 人少安靜,適合情侶 |
這邊的夜景最厲害的地方在於,不同時間來感覺完全不一樣。傍晚可以看到天空從橘紅色慢慢變成深藍色,大樓的燈一盞一盞亮起來;到了晚上,整座城市就像被施了魔法,車流的燈光變成會移動的光河。而且十一樓還有個小吧台,買杯飲料邊喝邊看更享受,很多在地人都把這裡當成秘密基地。
要注意的是,週末人會比較多,尤其是情侶和攝影愛好者。如果想避開人潮,平日晚上來會更舒服。另外記得帶件薄外套,晚上高樓風大,有時候會有點涼。這邊的保全大哥人都很好,只要不打擾到其他住戶,他們通常不會趕人,但還是要保持安靜喔!
颱風天住在十一樓是什麼體驗?資深住户分享防災心得,這問題每次颱風來襲前總會被鄰居們提起。作為住了8年的老住戶,我可以告訴你高樓層颱風天最明顯的就是「風切聲」像鬼哭神嚎,陽台盆栽沒固定好就直接表演空中飛人,最誇張那次連社區中庭的樹枝都飛上來敲我家玻璃。不過住久了也摸出應對方法,現在颱風來反而沒那麼緊張。
高樓層颱風必做清單:
1. 一定要用「防水膠帶」在玻璃窗貼米字型,去年杜蘇芮颱風時隔壁沒貼的住戶整片玻璃裂成蜘蛛網狀
2. 陽台雜物全收進屋內,連曬衣架都要拆,有次看到17樓的鐵製花架被吹落砸壞三台機車
3. 準備「手電筒+行動電源」放床頭,去年小犬颱風時我們這區停電整整18小時
防災物品 | 建議數量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桶裝水 | 3-5公升 | 至少要夠沖馬桶+簡單擦澡 |
泡麵/罐頭 | 3天份 | 選不用加熱也能吃的款式 |
手機防水袋 | 2個 | 停電時去樓梯間找訊號會用到 |
颱風登陸前12小時最好把冰箱調到最強冷度,萬一停電還能多撐幾小時。我們社區十一樓以上住戶有個LINE群組,每次颱風來會互相通報哪戶需要幫忙,像上次梅花颱風時13樓獨居阿嬤家的落地窗滲水,大家就輪流拿水桶去幫忙接。記得檢查大樓逃生梯的緊急照明是否正常,有年潭美颱風電梯停擺,我們摸黑走樓梯下樓才發現五樓的照明壞了超級危險。